手臂上起小疙瘩很癢可通過冷敷止癢、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避免搔抓、排查過敏原等方式治療,通常由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冷敷止癢:
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輕敷患處,每次10-15分鐘,低溫能收縮毛細(xì)血管緩解瘙癢。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冷敷后涂抹無刺激保濕霜,如凡士林或尿素軟膏。
2、外用藥物:
局部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藥膏減輕炎癥。合并感染時可聯(lián)用莫匹羅星軟膏。爐甘石洗劑適合滲出性皮疹,每日涂抹2-3次。激素類藥膏連續(xù)使用不超過2周。
3、口服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可阻斷組胺受體,緩解瘙癢和紅腫。夜間瘙癢明顯者可睡前服用撲爾敏,但需注意嗜睡副作用。持續(xù)用藥不超過1個月。
4、避免搔抓:
修剪指甲并保持清潔,夜間可戴棉質(zhì)手套。搔抓會導(dǎo)致皮膚破損和繼發(fā)感染,加重炎癥反應(yīng)。轉(zhuǎn)移注意力如輕拍皮膚或使用薄荷腦止癢膏替代抓撓。
5、排查過敏原:
記錄近期接觸的洗滌劑、金屬飾品、植物等可疑致敏物。斑貼試驗(yàn)可明確接觸性過敏原。避免穿著化纖衣物,選擇純棉寬松款式。洗衣時漂洗徹底,減少洗滌劑殘留。
日常穿著透氣衣物,避免汗液刺激。飲食減少辛辣海鮮等易致敏食物,增加維生素C和歐米伽3脂肪酸攝入。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使用無皂基清潔產(chǎn)品。若皮疹擴(kuò)散、出現(xiàn)膿皰或發(fā)熱,需及時皮膚科就診排除帶狀皰疹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