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淚囊炎多數情況下不嚴重,屬于嬰幼兒常見眼病,通過及時干預可有效緩解。
1、生理性淚囊炎:
約6%新生兒因鼻淚管下端發(fā)育不全導致淚液滯留,表現為單側眼部分泌物增多、結膜輕度充血。每日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由內眥向外清潔眼周,配合淚囊區(qū)按摩用指腹從內眼角沿鼻梁向下輕壓5-10次,多數患兒在3月齡前可自愈。需注意按摩前剪短指甲避免劃傷,手法需輕柔。
2、繼發(fā)性細菌感染:
若出現黃色膿性分泌物、眼瞼紅腫或發(fā)熱,可能合并細菌感染。需就醫(yī)進行淚道沖洗,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炎癥。感染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病原體有關,通常伴隨結膜充血加重、分泌物黏稠等癥狀。治療期間需保持眼部清潔,避免交叉感染。
3、頑固性淚道阻塞:
少數患兒6月齡后仍持續(xù)溢淚,需考慮淚道探通術。該操作在門診局麻下完成,用探針疏通鼻淚管阻塞部位,成功率超過90%。術后需繼續(xù)按摩1-2周鞏固療效,定期復查淚道通暢情況。
日常護理需選用獨立包裝的滅菌棉簽清理分泌物,喂養(yǎng)后豎抱拍嗝減少胃內容物反流刺激眼部。哺乳期母親應避免辛辣飲食,嬰兒衣物需陽光暴曬消毒。若發(fā)現角膜渾濁、畏光流淚或眼球運動異常,需立即排查先天性青光眼等嚴重疾病。多數患兒通過規(guī)范處理預后良好,家長無需過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