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暑的措施主要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穿著透氣衣物、合理使用降溫設備、及時補充電解質。
1、保持充足水分攝入
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通過排汗散熱,水分流失加快,每日需主動增加飲水量,建議少量多次飲用常溫白開水或淡鹽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加重心臟負擔,同時減少含酒精或高糖飲料攝入,這類飲品可能加速脫水。
2、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每日10時至16時紫外線最強且地面溫度最高,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必須外出時選擇陰涼路線,攜帶遮陽傘并縮短停留時間。戶外工作者需實行輪換作業(yè)制度,每30-40分鐘至陰涼處休息。
3、穿著透氣衣物
選擇淺色寬松的棉麻材質衣物有助于汗液蒸發(fā)散熱,搭配寬檐帽遮擋陽光直射。避免穿著化纖類緊身服裝,這類材質會阻礙汗液揮發(fā)導致體表溫度升高。戶外作業(yè)人員可選用具有UPF防曬指數的專業(yè)防護服。
4、合理使用降溫設備
室內可開啟空調維持26-28℃適宜溫度,使用前需清潔濾網避免呼吸道刺激。局部降溫可用濕毛巾冷敷頸部動脈或手腕內側,也可采用噴霧裝置進行水霧降溫。車輛停放后再次進入前應先通風降溫。
5、及時補充電解質
大量出汗會導致鈉鉀等電解質流失,可適量飲用含礦物質的功能性飲料或自制淡鹽水。飲食中增加西瓜、黃瓜等高水分果蔬,同時攝入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糖尿病患者應選擇無糖電解質補充劑。
除上述措施外,需特別關注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其體溫調節(jié)功能較弱更易中暑。日常應保持居室通風,避免密閉空間溫度積聚。出現頭暈惡心等先兆中暑癥狀時,應立即轉移至陰涼處,解開衣領散熱,用冷水擦拭身體大動脈處,若癥狀持續(xù)加重需及時就醫(yī)。長期戶外工作者應進行熱適應訓練,逐步延長高溫暴露時間以增強耐受力。定期監(jiān)測天氣預報,高溫預警期間應調整作息計劃,必要時準備防暑藥品如人丹、藿香正氣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