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和腺肌癥是兩種不同的婦科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癥狀和治療方式。盆腔炎是由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癥,腺肌癥則是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的良性病變。
1、病因差異
盆腔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體等,常通過性傳播或手術操作后感染。腺肌癥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子宮內膜基底層細胞增生、子宮創(chuàng)傷或激素水平異常有關,屬于雌激素依賴性疾病。
2、癥狀表現
盆腔炎急性期表現為下腹劇痛、發(fā)熱、異常陰道分泌物,慢性期可能出現盆腔粘連、不孕。腺肌癥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子宮均勻性增大可能導致壓迫癥狀如尿頻。
3、檢查方法
盆腔炎診斷依靠婦科檢查發(fā)現宮頸舉痛、附件區(qū)壓痛,實驗室檢查顯示白細胞升高,超聲可見輸卵管增粗或盆腔積液。腺肌癥通過超聲顯示子宮肌層回聲不均、結合帶增寬,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顯示病灶范圍。
4、治療原則
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嚴重者需靜脈用藥,形成膿腫時可能需手術引流。腺肌癥治療包括藥物緩解癥狀和手術切除病灶,藥物常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手術方式有病灶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5、預后影響
盆腔炎及時治療可痊愈,但反復發(fā)作可能導致輸卵管堵塞、異位妊娠或不孕。腺肌癥屬于慢性病,絕經后癥狀可自行緩解,但生育期患者可能合并不孕,妊娠后流產風險增高。
兩種疾病均需定期婦科檢查,盆腔炎患者應規(guī)范性生活防護,急性期禁止盆浴和性生活。腺肌癥患者可嘗試熱敷緩解痛經,避免攝入可能影響雌激素水平的食物,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