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宮頸原位癌需結合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測、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及錐切術等綜合評估。主要檢查方法有宮頸刮片、HPV分型檢測、陰道鏡引導活檢、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病理組織學診斷。
1、宮頸刮片:
宮頸細胞學檢查TCT是篩查宮頸病變的首選方法,通過采集宮頸脫落細胞檢測異常變化。該檢查無創(chuàng)便捷,可發(fā)現早期癌前病變,但存在15%-30%的假陰性率,需結合HPV檢測提高準確性。國際指南建議21歲以上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篩查。
2、HPV分型檢測: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HPV-DNA檢測能識別16/18型等高危亞型。檢測結果陽性者需進一步陰道鏡檢查,陰性者癌變風險極低。目前推薦30歲以上女性聯合細胞學檢查進行雙篩,間隔時間可延長至5年。
3、陰道鏡引導活檢:
陰道鏡可將宮頸放大10-40倍觀察血管形態(tài)和上皮變化,通過醋酸試驗和碘試驗定位可疑病灶。在可疑區(qū)域取3-5mm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準確率可達95%以上。該檢查可能引起輕微出血,需避開月經期實施。
4、宮頸錐切術:
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或冷刀錐切既能明確診斷又可治療,切除組織應包含病變及周邊正常組織。錐切標本需標記12個方位進行病理評估,確認切緣是否干凈。術后可能發(fā)生出血、宮頸管狹窄等并發(fā)癥,需定期隨訪。
5、病理組織學診斷:
病理檢查是確診金標準,需明確上皮內瘤變分級CIN1-3和是否突破基底膜。免疫組化檢測P16/Ki67可提高診斷準確性。原位癌指異型細胞累及上皮全層但未浸潤間質,正確處理可實現100%治愈率。
確診后應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深色蔬菜和優(yōu)質蛋白,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動。術后3個月內避免盆浴和性生活,每3-6個月復查HPV及細胞學。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樂觀心態(tài),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其他型別感染。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排液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