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后牙根發(fā)黑通常由牙周炎、牙結石堆積、刷牙方式不當、齲齒及遺傳因素引起。牙根暴露后色素沉積或齲壞可能導致顏色改變,需結合口腔檢查明確具體原因。
1、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牙齦萎縮最常見的原因。炎癥破壞牙周韌帶和牙槽骨,導致牙齦退縮、牙根暴露。暴露的牙根表面缺乏牙釉質(zhì)保護,易吸附食物色素或發(fā)生脫礦,呈現(xiàn)灰黑色。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需通過齦下刮治和牙周翻瓣術控制炎癥。
2、牙結石刺激:
長期堆積的齦下結石會機械性壓迫牙齦邊緣,同時釋放炎癥介質(zhì)加速牙齦退縮。黑色牙結石直接附著在暴露的牙根表面,可能被誤認為牙根變色。超聲波潔治可清除結石,但嚴重萎縮需配合軟組織移植修復。
3、機械性損傷:
橫向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會磨損牙齦邊緣,尤其常見于尖牙和前磨牙區(qū)。持續(xù)摩擦導致牙齦退縮后,牙頸部牙本質(zhì)暴露,易被咖啡、茶等外源性色素滲透。改用巴氏刷牙法并選擇軟毛牙刷可減緩進展。
4、齲齒侵襲:
根面齲好發(fā)于牙齦萎縮的牙根表面,早期表現(xiàn)為白堊色斑塊,后期齲壞組織氧化變黑。患者常對冷熱敏感,X線片顯示牙根透射影。需去除腐質(zhì)后充填,嚴重者需根管治療。
5、遺傳易感性:
某些基因變異會導致牙齦組織薄弱或牙槽骨吸收加速,如掌跖角化-牙周破壞綜合征。這類患者年輕時即出現(xiàn)多牙位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后更易發(fā)生色素沉著。需早期干預并定期進行牙周維護。
建議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暴露的牙根面,限制深色飲品攝入。每半年接受專業(yè)潔治,存在進行性萎縮時可考慮結締組織移植術。吸煙者需戒煙以改善牙齦微循環(huán),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出現(xiàn)冷熱刺激痛或牙齒松動時需立即就診,排除根面齲或牙周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