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刮片檢查通常建議在出現(xiàn)異常陰道出血、宮頸炎癥表現(xiàn)、HPV感染或常規(guī)篩查時進行。宮頸刮片檢查主要用于篩查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常見適應癥包括接觸性出血、絕經后出血、白帶異常增多、HPV高危型感染、既往宮頸病變史等。30歲以上女性即使無癥狀也建議每3-5年定期篩查。
1、異常陰道出血
性交后出血、經期外不規(guī)則出血或絕經后陰道出血可能提示宮頸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或早期宮頸癌常以接觸性出血為首發(fā)癥狀,出血量少但反復發(fā)生。這類患者需及時進行宮頸刮片檢查,必要時結合陰道鏡活檢明確診斷。長期口服避孕藥或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也可能導致異常出血,但需先排除器質性病變。
2、宮頸炎癥表現(xiàn)
持續(xù)存在的膿性白帶、分泌物異味或外陰瘙癢可能由慢性宮頸炎引起。重度宮頸糜爛、宮頸柱狀上皮外移時,分泌物刺激易誘發(fā)反復泌尿生殖道感染。通過宮頸刮片可鑒別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等特異性感染,同時排除潛在的上皮內病變。急性炎癥期應控制感染后再行檢查。
3、HPV高危型感染
HPV16、18型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病毒持續(xù)感染可能導致宮頸上皮細胞異常增生。對于HPV檢測陽性者,無論TCT結果是否異常,均建議行宮頸刮片檢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HIV感染者,更需縮短篩查間隔。
4、常規(guī)篩查指征
21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應開始常規(guī)宮頸癌篩查。30-65歲推薦每5年進行HPV和TCT聯(lián)合篩查,或每3年單獨TCT檢查。既往有CIN2級以上病變史者需延長隨訪年限。接種過HPV疫苗者仍需按指南定期篩查,因疫苗不能覆蓋所有致癌型別。
5、隨訪監(jiān)測需求
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后需要定期復查刮片。CIN1患者每6-12個月復查至連續(xù)兩次陰性,CIN2/3患者術后需增加隨訪頻率。全子宮切除術后若既往有CIN2+病史,仍建議繼續(xù)陰道頂端細胞學監(jiān)測。妊娠期發(fā)現(xiàn)異常細胞學結果者,產后需重新評估。
進行宮頸刮片檢查前3天應避免陰道沖洗、用藥及性生活,月經干凈后3-7天為最佳檢查時間。檢查后可能出現(xiàn)少量血性分泌物,需保持會陰清潔。日常注意安全性行為、接種HPV疫苗、戒煙等措施可降低宮頸病變風險。篩查異常者需遵醫(yī)囑進行陰道鏡或病理檢查,切勿因恐懼延誤診治。定期宮頸癌篩查結合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