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癬主要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直接接觸傳染源、手部多汗潮濕、免疫力低下、長期接觸化學刺激物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礎。
1、真菌感染:
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是主要致病菌,通過接觸感染者皮損、共用毛巾或接觸被污染的公共設施如健身房器械傳播。這類真菌在角質層繁殖后會引發(fā)邊界清晰的環(huán)狀紅斑,伴隨脫屑和瘙癢。
2、潮濕環(huán)境:
長期戴橡膠手套、手部頻繁接觸水或汗液浸漬會破壞皮膚屏障。角質層軟化后更易被真菌侵入,常見于廚師、醫(yī)務工作者等職業(yè)群體,表現為指縫浸漬發(fā)白和糜爛。
3、免疫缺陷:
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其T細胞免疫功能受損,難以清除皮膚癬菌。這類患者往往出現頑固性皮損,且容易擴散至甲板形成甲癬。
4、化學刺激:
頻繁接觸洗滌劑、有機溶劑等物質會溶解皮膚脂質膜,導致角質層防御力下降。美發(fā)師、清潔工作者等職業(yè)人群因長期接觸堿性物質,更易繼發(fā)真菌感染。
5、代謝疾?。?/h3>
糖尿病患者皮膚糖含量增高,為真菌生長提供營養(yǎng),同時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局部抵抗力下降。這類患者的手癬常表現為干燥皸裂型,且易合并細菌感染。
預防手癬需保持手部干燥清潔,接觸公共物品后及時洗手,避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等個人用品。建議選擇吸汗性好的棉質手套,從事濕性作業(yè)時可外涂凡士林保護皮膚屏障。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糖,免疫力低下者應定期檢查皮膚狀況。出現持續(xù)脫屑、水皰等癥狀時,需皮膚科就診進行真菌鏡檢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