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靜脈壓是指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腔靜脈內血液產生的壓力,正常值為5-12厘米水柱,主要反映血容量、心臟功能及血管張力狀態(tài)。測量中心靜脈壓對評估循環(huán)功能、指導補液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影響因素包括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胸腔內壓增高等。
1、定義與測量:
中心靜脈壓通過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直接測量,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右心房。臨床常用鎖骨下靜脈或頸內靜脈穿刺置管,監(jiān)測數值可實時反映循環(huán)狀態(tài)。測量時需保持患者平臥位,零點定位在腋中線第四肋間水平。
2、生理意義:
中心靜脈壓是評估心臟前負荷的重要指標,數值降低提示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常見于失血、脫水;數值升高可能反映右心功能不全、心包填塞或補液過量。動態(tài)監(jiān)測比單次測量更具臨床價值。
3、影響因素:
中心靜脈壓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血管內容量變化、心肌收縮力、靜脈血管張力及胸腔內壓力。機械通氣、腹內壓增高可導致假性升高,血管擴張藥物則可能引起數值下降。
4、臨床應用:
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主要用于休克患者的液體管理,指導補液速度和總量。結合其他血流動力學參數可鑒別低血容量性休克與心源性休克,在重大手術和危重癥搶救中具有關鍵作用。
5、異常處理:
中心靜脈壓降低需根據病因補充晶體液或膠體液;升高時需限制輸液、利尿或強心治療。需注意數值需結合尿量、血壓等綜合判斷,避免單一指標誤導治療決策。
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時需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導管相關感染?;颊邞3执┐滩课磺鍧嵏稍铮苊鈩×殷w位變動。醫(yī)護人員需定期校零設備,觀察波形質量,排除咳嗽、躁動等干擾因素。對于長期置管者,建議每日評估導管必要性,及時拔除以減少并發(fā)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