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肥胖、運動過度、跟腱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休息冰敷、矯形鞋墊、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等方式治療。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和腳趾的厚帶狀組織,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可能導致其發(fā)炎。疼痛常表現(xiàn)為晨起第一步劇痛,活動后減輕。減少負重活動、進行足底筋膜拉伸可緩解癥狀。
2、跟骨骨刺:
跟骨底部異常骨質增生可能刺激周圍軟組織??赡芘c長期足部受力不均有關,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鈍痛。穿戴緩沖性好的鞋子,避免硬地面長時間行走。
3、體重因素:
超重增加足跟部負荷,加速足底筋膜退化。BMI超過25需控制體重,建議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每日減少300-500大卡熱量攝入。
4、運動損傷:
突然增加跑步距離或籃球等跳躍運動易致跟腱勞損。運動后立即冰敷15分鐘,使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72小時內避免熱敷。
5、跟腱病變:
跟腱炎多與小腿肌肉緊張有關,可能伴隨局部腫脹發(fā)熱。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炎癥,嚴重者需體外沖擊波治療。
日常建議選擇足弓支撐良好的運動鞋,避免穿人字拖或平底鞋;每日用網(wǎng)球滾動按摩足底10分鐘;體重超標者可將BMI控制在18.5-23.9范圍;運動前充分熱身小腿三頭肌,運動后做臺階拉伸練習;若疼痛持續(xù)超過兩周或出現(xiàn)夜間靜息痛,需排除應力性骨折等器質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