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辣椒后手部灼痛可通過冷水沖洗、涂抹油脂、酸性中和、局部冷敷、藥物緩解等方法處理。灼痛主要由辣椒素刺激皮膚神經(jīng)末梢引起。
1、冷水沖洗:
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患處10-15分鐘,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辣椒素擴散,同時沖洗掉皮膚表面殘留的辣椒油脂。避免使用熱水,高溫會加速毛細血管擴張加重灼燒感。若沖洗后仍有明顯疼痛,可重復(fù)操作2-3次。
2、涂抹油脂:
使用食用油、橄欖油或全脂牛奶涂抹疼痛部位。辣椒素是脂溶性物質(zhì),油脂能溶解并清除殘留的辣椒素。操作時需輕柔按摩1-2分鐘,再用中性洗滌劑清洗,避免油脂堵塞毛孔。此方法對指甲縫等難清洗部位效果顯著。
3、酸性中和:
將白醋或檸檬汁與水按1:1比例混合后浸泡雙手5分鐘。弱酸性環(huán)境可使辣椒素部分分解,減輕堿性刺激。皮膚敏感者需稀釋至更低濃度,出現(xiàn)刺痛感應(yīng)立即停用。此方法不適用于已有皮膚破損的情況。
4、局部冷敷:
用毛巾包裹冰塊或冷藏后的濕毛巾冷敷灼熱部位,每次10分鐘間隔2小時。低溫能暫時麻痹神經(jīng)末梢,緩解痛覺傳導(dǎo)。注意避免凍傷,皮膚出現(xiàn)蒼白或麻木感需立即停止。配合抬高患肢可減少局部充血。
3、藥物緩解:
灼痛持續(xù)時可短期使用1%氫化可的松乳膏非處方藥或利多卡因凝膠需醫(yī)囑,每日涂抹2-3次。嚴重過敏反應(yīng)如紅腫擴散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所有藥物使用前應(yīng)清潔皮膚,孕婦兒童需咨詢
處理期間避免揉眼、觸碰黏膜部位。48小時內(nèi)忌食辛辣食物以防加重癥狀。日常建議切辣椒時佩戴乳膠手套,選擇鈍刀減少細胞破裂釋放辣椒素。廚房常備小蘇打溶液5%濃度作為應(yīng)急中和劑。若72小時后仍存在持續(xù)刺痛、水皰或皮膚脫屑,需排除接觸性皮炎可能并就診皮膚科?;謴?fù)期可多攝入維生素E如堅果、深海魚促進皮膚修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