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腫瘤可通過內鏡下切除、腹腔鏡手術、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等方式干預。治療方案需根據(jù)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及患者身體狀況綜合制定。
1、內鏡下切除:
適用于早期黏膜層腫瘤Tis期或T1a期,通過腸鏡實施黏膜切除術EMR或黏膜下剝離術ESD。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但需術后病理確認切緣陰性。若存在脈管浸潤或低分化癌,需追加外科手術。
2、腹腔鏡手術:
針對T2期以上腫瘤,推薦腹腔鏡輔助直腸前切除術LAR或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APR。術中需遵循全直腸系膜切除TME原則,降低局部復發(fā)率。對于低位直腸癌,可能需臨時或永久性造口。
3、放射治療:
中低位直腸癌Ⅱ-Ⅲ期術前新輔助放療可縮小腫瘤體積,提高保肛率。常用方案為長程放療25-28次聯(lián)合卡培他濱同步化療。術后輔助放療適用于高危復發(fā)患者,如淋巴結轉移陽性或環(huán)周切緣陽性。
4、化學治療:
FOLFOX奧沙利鉑+亞葉酸鈣+氟尿嘧啶或CAPEOX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是常用輔助化療方案。轉移性直腸癌可采用FOLFIRI伊立替康+亞葉酸鈣+氟尿嘧啶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等靶向藥物。
5、靶向治療:
針對RAS野生型患者,西妥昔單抗可聯(lián)合化療提高療效??寡苌伤幬锶缛鸶攴悄徇m用于多線治療失敗的轉移性病例。需通過基因檢測指導個體化用藥。
術后需定期監(jiān)測CEA及腸鏡復查,前2年每3-6個月隨訪1次。飲食建議高蛋白、低渣膳食,適量補充膳食纖維??祻推诳蛇M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功能,避免重體力勞動。心理支持需貫穿全程,建議參加腫瘤患者互助小組。出現(xiàn)便血、腸梗阻等癥狀需及時返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