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患者可能不會主動承認患病,這與病恥感、認知偏差及癥狀特點有關。
一、病恥感阻礙求助行為:
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導致患者產(chǎn)生強烈羞恥感,約60%的抑郁癥患者因害怕被貼標簽而隱瞞病情。部分患者擔心影響職場發(fā)展、人際關系,甚至刻意表現(xiàn)出積極狀態(tài)掩蓋癥狀。這種"微笑型抑郁"現(xiàn)象在高壓職業(yè)人群中尤為明顯。
二、疾病本身影響自知力:
抑郁癥會扭曲患者的自我認知,使其將情緒低落歸因為性格缺陷或外界壓力。中重度患者可能出現(xiàn)"情感鈍化",無法準確感知自身情緒狀態(tài)。部分青少年患者表現(xiàn)為易怒而非憂郁,更容易被誤判為叛逆行為。
三、文化背景的深層影響:
集體主義文化更強調(diào)"堅強"的價值取向,男性患者因性別角色約束,承認抑郁的比例顯著低于女性。老年群體常將抑郁癥狀表述為軀體不適,這種"軀體化"表達在基層醫(yī)療機構漏診率達73%。
建議家屬通過觀察睡眠紊亂、食欲驟變、興趣喪失等核心癥狀主動關懷。可陪同患者至精神科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等專業(yè)評估。日常保持規(guī)律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鐘能促進內(nèi)啡肽分泌。飲食注意補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以及含歐米伽3的深海魚,避免酒精與高糖食物加重情緒波動。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參加正念冥想等團體活動有助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