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的生存期差異較大,主要取決于疾病分期、治療依從性及生活方式管理。早期干預可顯著延長生存時間,部分患者能達到與常人無異的壽命。
1、病毒攜帶狀態(tài):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無需特殊治療,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與病毒載量即可。這類人群壽命與健康人群基本一致,建議每6個月復查一次超聲和甲胎蛋白。
2、慢性肝炎階段:及時抗病毒治療可阻斷病情進展。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等核苷類似物,規(guī)范用藥可使肝纖維化逆轉,20年生存率超過80%。
3、代償期肝硬化:通過抗病毒聯(lián)合抗纖維化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需警惕門脈高壓并發(fā)癥,建議每3個月檢查胃鏡和肝功能,限制高蛋白飲食預防肝性腦病。
4、失代償期肝硬化:出現(xiàn)腹水或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時,5年生存率約50%。除抗病毒治療外,需進行利尿、降門脈壓等對癥處理,必要時考慮肝移植手術。
5、肝癌階段:早期肝癌患者經手術切除或射頻消融后,5年生存率可達60%。中晚期患者可采用靶向藥物侖伐替尼、索拉非尼聯(lián)合介入治療,但預后較差。
乙肝患者需嚴格禁酒,每日蛋白質攝入控制在1.2-1.5g/kg體重,優(yōu)先選擇魚類和豆制品。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不少于150分鐘,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肝區(qū)損傷。注意餐具消毒隔離,家庭成員應接種乙肝疫苗。出現(xiàn)乏力加重、皮膚黃染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