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鏡檢查通常在出現耳痛、聽力下降、耳道流膿、耳內異物感或耳鳴等癥狀時必須進行。耳鏡檢查是診斷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耵聹栓塞等耳部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醫(yī)生直觀觀察耳道及鼓膜情況。
1、耳痛
持續(xù)性或劇烈耳痛可能提示外耳道炎、中耳炎或鼓膜炎。外耳道炎常因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導致耳道皮膚紅腫疼痛,中耳炎多伴隨耳悶脹感和聽力減退。耳鏡檢查可區(qū)分感染部位,若發(fā)現鼓膜充血、膨隆或穿孔需進一步治療。急性中耳炎可能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外耳道炎可局部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
2、聽力下降
突發(fā)或漸進性聽力下降可能與耵聹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積液有關。耳鏡檢查能直接發(fā)現阻塞耳道的耵聹團塊,或觀察到鼓膜內陷、氣泡等中耳積液征象。耵聹栓塞可通過專業(yè)器械取出,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鼓膜穿刺引流。傳導性耳聾患者可能需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黏液排出。
3、耳道流膿
耳道異常分泌物常見于化膿性中耳炎、外耳道濕疹伴感染。耳鏡檢查可判斷膿液來源,鼓膜穿孔伴膿液流出提示中耳感染,需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外耳道膿性分泌物可能需細菌培養(yǎng)后選擇敏感抗生素,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能需行鼓室成形術。
4、耳內異物感
耳內瘙癢、堵塞感可能由真菌性外耳道炎、濕疹或異物殘留引起。耳鏡檢查可發(fā)現耳道壁真菌菌絲、耵聹碎屑或殘留異物。真菌感染需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涂抹,異物需用耵聹鉤或沖洗法取出。反復耳道濕疹患者應避免掏耳刺激,可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癥狀。
5、耳鳴
搏動性耳鳴可能與血管異常相關,持續(xù)性高頻耳鳴可能為神經性耳聾前兆。耳鏡檢查可排除外耳道病變,結合純音測聽判斷耳鳴性質。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需盡早使用甲鈷胺片改善神經功能,血管性耳鳴可能需行CT血管造影檢查。
出現耳部癥狀時應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防止損傷耳道皮膚或鼓膜。日常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時可使用防水耳塞,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刂七^敏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可減少中耳炎發(fā)作,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檢查以防耳部血管病變。若癥狀持續(xù)超過三天或伴隨眩暈、面癱等表現,須立即就醫(yī)進行專業(yè)耳鏡檢查及聽力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