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內壁脫落一層白膜可能由口腔黏膜白斑、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扁平苔蘚、維生素缺乏、機械性損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用藥、抗真菌治療、營養(yǎng)補充、避免刺激等方式治療。
1、口腔黏膜白斑:長期吸煙、咀嚼檳榔或局部慢性刺激可能導致黏膜角化異常,形成白色斑塊。斑塊表面粗糙,可能伴隨灼燒感。減少刺激源后部分可自行消退,頑固性病變需采用冷凍或激光治療。
2、口腔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者易發(fā),白膜可擦除并露出充血創(chuàng)面??拐婢委熆蛇x擇制霉菌素含漱液、克霉唑口腔貼片,嚴重者口服氟康唑。哺乳期嬰兒鵝口瘡需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潔。
3、口腔扁平苔蘚:免疫異常引發(fā)的慢性炎癥,表現(xiàn)為網狀或樹枝狀白紋。病變區(qū)可能有糜爛疼痛,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軟膏,頑固病例可注射曲安奈德。
4、維生素B族缺乏:核黃素或葉酸不足導致黏膜修復障礙,白膜多出現(xiàn)在口角或舌緣。補充復合維生素B片,增加瘦肉、雞蛋、深綠色蔬菜攝入。伴隨口角炎時可涂抹紅霉素軟膏。
5、機械性損傷:假牙摩擦或燙傷后黏膜表層壞死脫落,形成臨時性白膜。去除創(chuàng)傷源后,使用康復新液含漱促進愈合。避免進食過硬、過燙食物,損傷面積大時需預防繼發(fā)感染。
日常需保持口腔衛(wèi)生,采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飲食注意均衡攝入優(yōu)質蛋白與新鮮果蔬,避免過燙或尖銳食物刺激黏膜。長期不愈的白膜病變或伴隨潰瘍、出血時,應及時進行病理活檢排除惡性病變。規(guī)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黏膜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