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長包可能由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頭癬、皮脂腺囊腫、外傷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藥物治療、手術引流等方式改善。
1、毛囊炎
毛囊炎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表現為紅色丘疹或膿皰,伴隨疼痛。輕微者可每日用碘伏消毒,嚴重時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避免抓撓或擠壓,保持頭皮干燥清潔。
2、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與馬拉色菌過度增殖有關,常見于皮脂分泌旺盛區(qū)域,頭皮出現紅斑伴黃色油膩鱗屑??墒褂枚蚧磩┗蛲颠蛳磩┟恐芮逑?,配合外用聯(lián)苯芐唑溶液。減少高糖高脂飲食攝入。
3、頭癬
頭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導致,分為白癬、黑點癬等類型,表現為環(huán)形脫屑斑塊或斷發(fā)。確診需真菌鏡檢,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治療,配合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颊咭挛镄柚蠓邢颈苊鈧魅?。
4、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腫,觸診有彈性腫塊,繼發(fā)感染時紅腫疼痛。小囊腫無須處理,較大囊腫需手術切除。合并感染時先口服頭孢克洛抗炎,待炎癥消退后行囊腫摘除術。
5、外傷感染
頭皮抓傷或燙傷后未及時處理可能繼發(fā)感染,形成化膿性包塊。早期可外敷魚石脂軟膏促進成熟,已化膿需切開排膿。日常避免使用尖銳梳具,染發(fā)劑過敏者應及時停用致敏產品。
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頭皮,選擇無硅油洗發(fā)水減少刺激。避免熬夜及精神緊張,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若包塊持續(xù)增大、破潰滲液或伴隨發(fā)熱,需及時就醫(yī)排查腫瘤性病變。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控制血糖,預防感染遷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