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可通過奧美拉唑、鋁碳酸鎂、莫沙必利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胃酸分泌過多、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原因引起。
1、抑制胃酸:
質(zhì)子泵抑制劑是首選藥物,奧美拉唑能有效減少胃酸分泌,緩解黏膜炎癥。蘭索拉唑作用時間更長,適合夜間癥狀明顯者。泮托拉唑?qū)Ω文I功能影響較小,老年患者適用。這類藥物需空腹服用以保障吸收效果,療程通常為4-8周。
2、保護黏膜:
鋁碳酸鎂可中和胃酸并在潰瘍面形成保護層,硫糖鋁能與糜爛處蛋白質(zhì)結(jié)合形成屏障。枸櫞酸鉍鉀兼具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服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黑便等副作用。黏膜保護劑建議餐后1小時咀嚼服用,避免與抑酸藥同服。
3、促進蠕動:
莫沙必利通過激活5-HT4受體增強胃腸動力,多潘立酮阻斷多巴胺受體改善胃排空。伊托必利具有雙重促動力機制,能減少膽汁反流頻率。促動力藥需在餐前15-30分鐘服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或腹痛。
4、根除病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需采用四聯(lián)療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鉍劑和抑酸藥。治療失敗者可換用左氧氟沙星或四環(huán)素替代??股丿煶虨?0-14天,服藥期間需禁酒并監(jiān)測肝功能,根除率可達85%以上。
5、調(diào)節(jié)膽汁:
熊去氧膽酸能改變膽汁成分降低刺激性,考來烯胺可結(jié)合膽汁酸減少損傷。膽源性反流患者需配合低脂飲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巧克力。嚴重病例可考慮膽道分流手術(shù),但需評估手術(shù)適應癥。
日常飲食選擇小米粥、山藥、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濃茶咖啡及辛辣刺激。餐后保持直立姿勢2小時,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每周進行3次散步或瑜伽等溫和運動,肥胖者需控制體重在BMI24以下。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嘔血黑便時需及時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