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后胎盤殘留可能由胎盤剝離不全、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植入異常、胎盤粘連、凝血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胎盤殘留可能導致產后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需及時就醫(yī)處理。
1、胎盤剝離不全
胎盤剝離不全是指胎盤未能完全從子宮壁剝離,導致部分胎盤組織殘留在宮腔內。這種情況多與分娩時子宮收縮力不足有關,也可能因胎盤附著位置異常導致。胎盤剝離不全可能引發(fā)持續(xù)性陰道出血,出血量較多時需緊急處理。醫(yī)生通常會通過超聲檢查確認殘留情況,必要時進行清宮手術清除殘留組織。
2、子宮收縮乏力
子宮收縮乏力是指產后子宮肌層收縮力減弱,無法有效壓迫胎盤剝離面的血管。這種情況常見于產程過長、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產婦。子宮收縮乏力不僅會導致胎盤殘留,還可能引起嚴重的產后出血。臨床處理包括按摩子宮、使用縮宮素類藥物促進子宮收縮,必要時需手術干預。
3、胎盤植入異常
胎盤植入異常包括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和胎盤穿透等病理情況。這類問題多與子宮內膜損傷史有關,如多次人工流產、剖宮產史等。胎盤植入異??赡軐е绿ケP組織深入子宮肌層,分娩時難以完全剝離。這種情況出血風險高,常需要子宮動脈栓塞、子宮切除術等綜合治療。
4、胎盤粘連
胎盤粘連是指胎盤絨毛異常附著于子宮肌層表面,但未深入肌層。這種情況多見于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損傷患者。胎盤粘連可能導致胎盤娩出不完整,部分組織殘留在宮腔內。臨床表現為產后出血量增多,通過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通常需要手術清宮處理。
5、凝血功能障礙
凝血功能障礙包括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減少等疾病。這類問題會影響胎盤剝離面的正常凝血過程,增加胎盤殘留風險。產婦如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或出現異常出血傾向,需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治療需針對具體凝血障礙進行,必要時輸注血液制品。
順產后出現胎盤殘留的產婦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保持會陰清潔。飲食上應多攝入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等,幫助恢復血紅蛋白水平。同時要密切觀察惡露情況,如出現出血增多、發(fā)熱、腹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產后42天應按時復查,通過超聲檢查確認子宮恢復情況。哺乳有助于促進子宮收縮,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