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糜爛可通過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硫糖鋁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膽汁反流、酒精刺激、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
1、抑酸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是治療胃炎糜爛的核心藥物,通過抑制胃酸分泌促進黏膜修復。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需連續(xù)服用4-8周。這類藥物能有效緩解燒心、反酸癥狀,服藥期間需注意避免與氯吡格雷同服。
2、胃黏膜保護劑:
鋁碳酸鎂和硫糖鋁可在潰瘍表面形成保護膜,中和胃酸并吸附膽汁酸。鋁碳酸鎂兼具抗酸和促排空作用,硫糖鋁能與糜爛處蛋白質結合形成屏障。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便秘或腹瀉,建議餐后1小時咀嚼服用。
3、根除幽門螺桿菌:
四聯(lián)療法包含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及兩種抗生素。克拉霉素聯(lián)合阿莫西林是常用方案,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甲硝唑替代。治療周期為10-14天,完成療程后需復查碳13呼氣試驗確認根除效果。
4、控制誘發(fā)因素: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需評估用藥必要性,必要時改用塞來昔布等COX-2抑制劑。酒精性胃炎患者必須戒酒,膽汁反流者可加用熊去氧膽酸改善膽汁代謝。
5、輔助治療方案:
合并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可短期使用黛力新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胃動力不足時建議聯(lián)合多潘立酮促進排空,但需注意該藥可能引起泌乳素升高,連續(xù)服用不宜超過4周。
胃炎糜爛患者日常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避免腌制食品和辛辣刺激物,推薦食用猴頭菇、山藥等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食材。進食后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黑便時應及時復查胃鏡,排除出血性糜爛或癌變可能。適度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餐后立即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