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fā)性痛經通常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宮肌瘤、宮腔粘連等病理因素引起。這些疾病可能導致經期盆腔充血、炎癥反應或子宮收縮異常,從而引發(fā)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癥狀。
1、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外,常見于卵巢、盆腔腹膜等處。異位內膜隨月經周期發(fā)生出血,導致局部炎癥和粘連。典型表現為經期下腹墜痛、性交痛,疼痛常從經前持續(xù)至經后??勺襻t(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地諾孕素片、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等藥物控制癥狀,嚴重者需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
2、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均勻性增大?;颊叨嘤薪浟吭龆唷⒔浧谘娱L及逐漸加重的痛經,疼痛呈痙攣性。超聲檢查可見子宮肌層增厚伴蜂窩狀改變。治療可選擇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米非司酮片等藥物,保守無效時需考慮子宮切除術。
3、盆腔炎性疾病
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的輸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炎癥,慢性期可形成盆腔粘連。表現為持續(xù)性下腹隱痛,經期加重伴白帶異常。需完善病原體檢查,遵醫(yī)囑使用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甲硝唑片、頭孢曲松鈉等抗生素,合并膿腫時需手術引流。
4、子宮肌瘤
肌壁間或黏膜下肌瘤可能影響子宮收縮,尤其當肌瘤變性時疼痛顯著。常見經量增多、貧血及壓迫癥狀。肌瘤較小者可觀察,癥狀明顯時可用米非司酮片縮小肌瘤,黏膜下肌瘤建議行宮腔鏡切除術。
5、宮腔粘連
多次宮腔操作史導致子宮內膜損傷粘連,經血排出受阻引發(fā)痛經?;颊叱S性陆浟夸J減伴周期性腹痛。宮腔鏡檢查可確診,需行宮腔粘連分離術并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預防再粘連,術后配合雌激素促進內膜修復。
繼發(fā)性痛經患者需注意經期保暖,避免劇烈運動和生冷飲食。建議記錄疼痛程度、持續(xù)時間及伴隨癥狀,定期婦科檢查。適量補充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核桃等食物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但若疼痛影響生活質量或出現非經期腹痛、異常出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