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有血塊可通過調整飲食、適度運動、熱敷腹部、服用藥物、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改善。月經血塊通常與子宮內膜脫落、受涼、久坐不動、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因素有關。
1、調整飲食
月經期間適量飲用紅糖姜茶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血塊形成。避免食用生冷寒涼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可多攝入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幫助補充經期流失的鐵質。每日飲水保持充足,稀釋血液黏稠度。
2、適度運動
經期進行散步、瑜伽等輕度運動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減少經血淤積。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保持坐姿,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經期前三天可嘗試骨盆搖擺動作,每天兩組,每組10次。
3、熱敷腹部
使用40℃左右的熱水袋敷于下腹部,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熱敷能放松子宮肌肉,緩解痙攣疼痛,促進經血順暢排出。注意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皮膚燙傷,睡前熱敷效果更佳。
4、服用藥物
血塊伴隨嚴重痛經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益母草顆粒、少腹逐瘀膠囊等中成藥,或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西藥。子宮肌瘤引起的血塊可能需要使用米非司酮片等藥物控制病情。所有藥物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5、中醫(yī)調理
中醫(yī)認為血塊多與氣滯血瘀有關,可進行艾灸關元、三陰交等穴位,或服用桃紅四物湯等活血化瘀方劑。建議在專業(yè)中醫(yī)師辨證后制定個性化方案,月經干凈后連續(xù)調理3個月經周期效果更顯著。
月經期間建議穿著寬松衣物避免壓迫腹部,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經期后三天可適當增加紅棗、桂圓等溫補食材。若血塊持續(xù)3個月以上或伴隨大量出血,需及時進行婦科超聲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日常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建立規(guī)律的月經周期記錄有助于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