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退縮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當、牙齒排列不齊、咬合創(chuàng)傷、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齦退縮最常見的原因,長期炎癥會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齦組織破壞。牙菌斑中的細菌刺激牙齦引發(fā)慢性炎癥,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隨著病程進展會出現牙齦萎縮。需通過齦上潔治、齦下刮治等專業(yè)治療控制炎癥,配合使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甲硝唑口頰片等藥物。
2、刷牙方式不當
橫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會機械性損傷牙齦邊緣。長期錯誤的刷牙方式會導致牙齦組織逐漸向根方移位,牙根暴露。建議改用巴氏刷牙法,選擇軟毛牙刷,刷牙力度控制在200克左右。已發(fā)生退縮的牙齦可通過游離齦移植術進行修復。
3、牙齒排列不齊
牙齒錯位擁擠會導致局部牙齦組織過薄,在正常咬合力作用下易發(fā)生退縮。突出的牙齒由于缺乏鄰牙支撐,牙齦更容易受到機械刺激而萎縮。正畸治療可以改善牙齒排列,預防牙齦繼續(xù)退縮,嚴重者需配合膜齦手術治療。
4、咬合創(chuàng)傷
異常咬合關系會導致個別牙齒承受過大咬合力,造成牙周膜損傷和牙槽骨吸收。夜磨牙、緊咬牙等副功能運動也會加速牙齦退縮進程。可通過調頜、佩戴咬合墊等方式減輕咬合負擔,必要時進行正畸或修復治療改善咬合關系。
5、遺傳因素
部分人群牙齦組織天生較薄,對機械刺激和炎癥的抵抗力較弱。這類患者的牙齦退縮往往進展較快,且可能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發(fā)生。建議定期進行牙周檢查,早期發(fā)現異常及時干預,必要時可考慮結締組織移植等手術治療。
牙齦退縮患者日常應使用含氟牙膏和軟毛牙刷,避免吸煙等刺激因素。飲食上多攝入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藍花、獼猴桃等,有助于維持牙齦健康。定期進行專業(yè)潔牙和牙周檢查,發(fā)現牙齦退縮超過2毫米時應及時就醫(yī),早期干預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對于已經暴露的牙根表面,可使用脫敏牙膏緩解敏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