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可通過發(fā)病速度、癥狀強度、病程長短等特征辨別。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驟,表現為下腹劇痛、高熱、陰道分泌物膿性;慢性盆腔炎病程遷延,癥狀較輕但反復發(fā)作,常見下腹隱痛、腰骶酸痛、月經異常。
1、發(fā)病速度
急性盆腔炎通常在細菌感染后數小時至數天內突發(fā),患者能明確感知癥狀開始時間,可能伴隨寒戰(zhàn)、惡心嘔吐等全身反應。慢性盆腔炎起病隱匿,癥狀逐漸加重或反復出現,患者常難以回憶具體發(fā)病時間。
2、癥狀強度
急性盆腔炎疼痛劇烈且持續(xù),體溫常超過38.5℃,陰道分泌物呈黃綠色膿性,可能伴有排尿疼痛或里急后重感。慢性盆腔炎疼痛多為鈍痛或墜脹感,體溫正?;虻蜔?,分泌物量少且性狀接近正常。
3、病程長短
急性盆腔炎未經治療可持續(xù)1-2周,規(guī)范抗生素治療后可較快緩解。慢性盆腔炎病程超過3個月,癥狀時輕時重,勞累或月經期易加重,可能引發(fā)輸卵管粘連或不孕等遠期并發(fā)癥。
4、體征差異
急性盆腔炎婦科檢查可見宮頸舉痛明顯,子宮及附件區(qū)壓痛顯著,可能觸及輸卵管增粗或膿腫包塊。慢性盆腔炎子宮活動度常受限,附件區(qū)呈條索狀增厚,壓痛較輕但位置固定。
5、輔助檢查
急性盆腔炎血常規(guī)顯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超聲可見盆腔積液或輸卵管增粗。慢性盆腔炎實驗室指標多正常,影像學可能顯示輸卵管積水或盆腔粘連,腹腔鏡檢查是診斷金標準。
建議出現盆腔癥狀時盡早就醫(yī),急性期需足療程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多西環(huán)素、甲硝唑等,慢性期可結合物理治療和中藥調理。日常避免久坐、注意會陰清潔、規(guī)律鍛煉增強免疫力,經期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減少盆腔感染風險。飲食宜清淡富含維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盆腔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