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物理治療、中藥調理、手術清除病灶、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根治。子宮內膜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損傷、激素水平異常、免疫力低下、鄰近器官炎癥蔓延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急性子宮內膜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臨床常用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huán)素等廣譜抗生素。治療需完成全程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慢性炎癥可配合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
2、物理治療:
超短波、微波等熱療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加速炎癥吸收。紅外線照射可緩解下腹墜痛,適用于慢性期患者。物理治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進行,避免燙傷風險。
3、中藥調理:
濕熱瘀結型可選用婦科千金片,氣滯血瘀型適合桂枝茯苓丸,脾虛濕盛者可用完帶湯。中藥需辨證施治,配合艾灸關元、三陰交等穴位增強療效。
4、手術干預:
宮腔鏡能直接清除粘連組織和炎性病灶,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病例。嚴重宮腔積膿需行膿液引流術,術后需放置引流管預防再次感染。
5、習慣調整:
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每日清洗外陰保持干燥。經(jīng)期勤換衛(wèi)生巾,選擇透氣棉質內褲。長期久坐者需每小時起身活動,改善盆腔充血狀態(tài)。
飲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質,推薦鯽魚豆腐湯、山藥排骨粥等食療方。適度快走、瑜伽等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但避免劇烈跑跳。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復發(fā)跡象,出現(xiàn)異常出血或腹痛加劇需及時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