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常用藥物主要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
1、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這類藥物通過增加突觸間隙5-羥色胺濃度發(fā)揮作用,代表藥物包括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等。適用于輕中度抑郁癥,不良反應相對較輕,可能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頭痛等。通常需要持續(xù)服用2-4周才能顯效。
2、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藥物機制為雙重調節(jié)神經遞質,常用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對伴有軀體疼痛癥狀的抑郁患者效果較好,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出汗增多等反應。需注意肝功能監(jiān)測。
3、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
安非他酮是典型代表,特別適用于伴有明顯疲乏癥狀或戒煙需求的抑郁患者。該類藥物可能降低癲癇發(fā)作閾值,禁用于癲癇病史者。與其他抗抑郁藥相比,對性功能影響較小。
4、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傳統(tǒng)藥物,通過阻斷多種神經遞質再攝取起效。因明顯抗膽堿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等,現(xiàn)已不作為一線用藥。過量服用風險較高,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
5、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嗎氯貝胺等藥物通過抑制單胺氧化酶提高神經遞質水平。需嚴格限制含酪胺飲食,可能引發(fā)高血壓危象。目前主要用于其他藥物療效不佳的難治性抑郁癥。
抗抑郁藥物選擇需綜合考慮癥狀特點、共病情況、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治療期間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飲食注意補充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堅果等食物。避免酒精攝入,定期復診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切勿自行調整用藥方案。癥狀改善后仍需維持治療6-12個月以防復發(fā),減藥過程需緩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