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測量體溫判斷是否發(fā)燒。正常體溫范圍在36.3℃至37.2℃之間,超過37.3℃可視為發(fā)熱。
一、體溫測量方法:
使用水銀體溫計或電子體溫計測量腋窩溫度最為常見。測量前需將體溫計甩至35℃以下,擦干腋下汗液后夾緊5分鐘??谇粶y溫需將體溫計置于舌下3分鐘,測量前30分鐘避免進食冷熱食物。耳溫槍測量需對準鼓膜,1秒內可顯示結果,但操作不當易產生誤差。直腸測溫最準確,適合嬰幼兒,需涂抹潤滑劑后插入1-2厘米,保持3分鐘。
二、主觀癥狀觀察:
發(fā)熱常伴隨畏寒、頭痛、肌肉酸痛等不適感??捎^察是否出現面部潮紅、皮膚干燥發(fā)燙、呼吸急促等體征。嬰幼兒可能出現煩躁不安、拒食、嗜睡等非特異性表現。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發(fā)熱癥狀可能不典型,需結合其他臨床表現綜合判斷。
三、特殊情況處理:
運動后、飯后或情緒激動時體溫可能暫時升高0.5℃左右,需靜息30分鐘復測。女性排卵期基礎體溫會上升0.3-0.5℃。長期低熱指體溫持續(xù)在37.3-38℃超過3周,需排查結核、風濕免疫性疾病等病因。服用退熱藥后體溫暫時下降不能排除感染可能。
建議居家備用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各一支,定期用酒精棉片消毒。測量體溫需在靜態(tài)環(huán)境下進行,每日固定時間記錄更準確。出現持續(xù)高熱超過39℃、伴隨意識模糊或抽搐、發(fā)熱超過3天無緩解等情況需及時就醫(yī)。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選擇清淡易消化的粥類、果蔬,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身體負擔。發(fā)熱期間每4小時監(jiān)測體溫變化,注意觀察有無皮疹、嘔吐等其他伴隨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