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可通過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計算,標準范圍為18.5-23.9,低于18.5為偏瘦,24.0-27.9為超重,≥28.0為肥胖。
1、計算公式:
BMI=體重kg÷身高2m2,例如體重70kg、身高1.75m的人,BMI值為70÷1.75×1.75=22.86。該公式適用于18歲以上成人,兒童及孕婦需采用特殊評估標準。
2、標準區(qū)間: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亞洲成人BMI正常值為18.5-23.9,此區(qū)間內疾病風險最低。24.0-27.9提示超重,需警惕高血壓風險;≥28.0屬于肥胖,與糖尿病發(fā)病顯著相關。
3、測量誤差:
肌肉量較高者可能出現(xiàn)BMI假性偏高,如運動員BMI達26仍屬健康;老年人因肌肉流失可能出現(xiàn)BMI假性正常,需結合體脂率評估。測量時應空腹、脫鞋、著輕便衣物。
4、應用場景:
BMI用于流行病學篩查和健康管理,但不能單獨診斷疾病。臨床需結合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為腹型肥胖、血壓、血糖等指標綜合判斷代謝異常風險。
5、特殊人群:
青少年使用年齡別BMI曲線圖評估,65歲以上老年人適宜BMI可放寬至20-26.9。長期臥床患者需采用上臂圍、小腿圍等替代指標進行營養(yǎng)評估。
維持標準BMI需平衡膳食與運動,每日攝入谷薯類200-300g、蔬菜300-500g,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定期監(jiān)測體重變化,BMI超過24建議咨詢營養(yǎng)師制定個體化方案,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時需同步進行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