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傷后可用肥皂水、生理鹽水、清水、碘伏或雙氧水清洗傷口。蜈蚣毒液呈酸性,堿性液體能中和毒素,消毒液可預防感染。
1、肥皂水:
肥皂水是處理蜈蚣咬傷的首選清洗液。其堿性成分能有效中和蜈蚣毒液的酸性物質(zhì),減輕局部灼痛感。使用時需將肥皂充分溶解于清水中,濃度不宜過高以免刺激皮膚。持續(xù)沖洗傷口5-10分鐘可稀釋毒素,降低過敏反應風險。注意沖洗后需用清水二次清潔,避免肥皂殘留。
2、生理鹽水:
醫(yī)用生理鹽水適合皮膚破損明顯的傷口沖洗。其滲透壓與人體組織液相同,不會引起細胞脫水或水腫,能溫和清除毒液和污染物。使用無菌注射器加壓沖洗效果更佳,尤其適用于兒童或敏感皮膚人群。生理鹽水沖洗后需保持傷口干燥,必要時覆蓋無菌敷料。
3、清水:
流動清水是緊急情況下的替代選擇。雖然不能中和毒素,但通過物理沖刷可減少毒液殘留量。建議用常溫自來水持續(xù)沖洗15分鐘以上,水流壓力不宜過大。山區(qū)野外可用礦泉水或煮沸冷卻的飲用水沖洗,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天然水源以防二次感染。
4、碘伏:
碘伏溶液適用于傷口消毒環(huán)節(jié)。其廣譜殺菌作用能預防蜈蚣口器攜帶的細菌感染,濃度建議選擇0.5%-1%。需注意碘伏可能使部分人群產(chǎn)生接觸性皮炎,使用后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瘙癢時應立即停用。碘伏不可與紅藥水等汞制劑混用,兒童使用需稀釋。
5、雙氧水:
3%醫(yī)用雙氧水可用于深部傷口清潔。其氧化作用能分解毒液蛋白,產(chǎn)生的氣泡有助于帶出傷口異物。但雙氧水可能損傷新生組織,僅建議在咬傷初期使用1-2次。使用時會有短暫刺痛感屬正?,F(xiàn)象,出現(xiàn)組織發(fā)白需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
蜈蚣咬傷后除及時清洗傷口外,應抬高患肢減少腫脹,24小時內(nèi)可間斷冷敷緩解疼痛。觀察是否出現(xiàn)頭暈、胸悶等全身癥狀,兒童及過敏體質(zhì)者建議就醫(yī)。恢復期避免抓撓傷口,飲食宜清淡,減少海鮮、辛辣食物攝入。保持傷口干燥透氣,可適量補充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日常清除居家潮濕角落,儲物箱放置樟腦丸能有效預防蜈蚣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