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可通過停藥觀察、護肝治療、病因控制等方式干預,能否自愈取決于肝損傷程度。藥物性肝炎通常由抗生素、解熱鎮(zhèn)痛藥、抗結核藥、中草藥、抗腫瘤藥等藥物引起。
1、停藥觀察:
立即停用可疑肝損傷藥物是核心措施。輕度轉氨酶升高ALT1.5提示急性肝衰竭,可能與個體代謝異常、藥物相互作用有關,表現為意識模糊、皮下瘀斑。需血漿置換或人工肝支持,必要時行肝移植手術。
5、監(jiān)測隨訪:
恢復期每月檢測ALT、AST、膽紅素,持續(xù)異常需肝活檢評估纖維化程度。慢性化患者應避免酒精、高脂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E和奶薊草提取物。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有氧運動促進代謝,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出現食欲減退、皮膚黃染等癥狀應及時復查肝功能,避免進展為肝硬化。長期用藥人群建議每3個月進行肝臟超聲和彈性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