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上出現(xiàn)白色凸起小疙瘩可能是由口腔黏膜病變、皮脂腺異位癥、皰疹病毒感染、黏液囊腫或局部創(chuàng)傷引起的。常見原因包括皮脂腺異位癥、口腔潰瘍、單純皰疹、黏液囊腫及角化異常。
1. 皮脂腺異位癥:
皮脂腺異位癥是口腔黏膜常見的良性病變,表現(xiàn)為針尖至粟粒大小的淡黃色或白色丘疹,多發(fā)生于唇紅緣。該病與青春期激素水平變化相關,一般無需治療,但需注意避免反復摩擦刺激。若影響美觀,可通過激光或冷凍等物理方法處理。
2.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可能表現(xiàn)為白色小疙瘩伴周圍充血,多由局部創(chuàng)傷、維生素缺乏或免疫力下降引發(fā)。潰瘍表面覆蓋假膜,觸碰疼痛明顯。建議保持口腔清潔,可使用含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凝膠緩解疼痛,配合維生素B族補充促進愈合。
3.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常引起唇部簇集性小水皰,破潰后形成白色潰瘍面。伴隨灼熱感和瘙癢,病程約7-10天。急性期需避免接觸傳播,醫(yī)生可能開具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反復發(fā)作者需排查免疫功能異常。
4. 黏液囊腫:
黏液囊腫因小唾液腺導管阻塞形成,表現(xiàn)為半透明或乳白色囊性隆起,質(zhì)地柔軟。常見于下唇內(nèi)側,可能因咬唇習慣導致。較小囊腫可自行吸收,持續(xù)增大需手術切除。日常應糾正咬唇等不良習慣。
5. 角化異常:
長期日曬或慢性刺激可能導致唇部角化過度,形成白色角化斑塊。需與白斑病鑒別,后者屬于癌前病變。建議減少紫外線暴露,戒煙限酒,定期口腔科檢查。持續(xù)性病變需活檢排除惡性可能。
日常護理需保持唇部清潔濕潤,避免舔唇、撕扯皮屑等行為。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B2、C及鋅元素,適量食用獼猴桃、胡蘿卜、深海魚類等。出現(xiàn)持續(xù)不愈、快速增大、出血或基底硬結等情況,應及時就診口腔黏膜科。冬季可使用含神經(jīng)酰胺的潤唇膏預防干裂,夏季需做好防曬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