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炎和脂肪肝是兩種不同的肝臟疾病,脂肪肝是肝臟脂肪堆積的早期表現(xiàn),脂肪性肝炎則是脂肪肝進展后的炎癥階段,可能發(fā)展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1、疾病性質:
脂肪肝指肝細胞內脂肪沉積超過5%,屬于可逆性病變;脂肪性肝炎則伴隨肝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病理檢查可見肝細胞氣球樣變、炎性細胞浸潤,屬于疾病進展階段。
2、臨床表現(xiàn):
單純性脂肪肝通常無癥狀,偶有右上腹隱痛;脂肪性肝炎可能出現(xiàn)乏力、食欲減退、黃疸等癥狀,血液檢查可見轉氨酶升高,部分患者出現(xiàn)肝區(qū)叩擊痛。
3、診斷標準:
脂肪肝通過超聲顯示肝臟回聲增強即可初步診斷;脂肪性肝炎需結合肝功能異常ALT/AST升高、影像學特征及肝臟彈性檢測,必要時需肝穿刺活檢確診。
4、病理機制:
脂肪肝主要與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紊亂相關;脂肪性肝炎則涉及二次打擊學說,氧化應激和炎癥因子如TNF-α導致肝細胞壞死,可能伴隨Mallory小體形成。
5、治療差異:
脂肪肝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包括減重和運動;脂肪性肝炎需聯(lián)合藥物治療,如維生素E、吡格列酮等改善胰島素抵抗,嚴重者需使用奧貝膽酸等抗纖維化藥物。
對于脂肪肝患者,建議每日保持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飲食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限制精制糖和飽和脂肪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和ω-3脂肪酸。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及肝臟超聲,合并代謝綜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脂肪性肝炎患者每3-6個月需復查肝彈檢測和纖維化指標,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嚴格禁酒。兩類疾病均需長期管理,早期干預可有效阻斷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