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角流淚可能由結膜炎、干眼癥、淚道阻塞、過敏性結膜炎或倒睫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淚道沖洗或手術等方式改善。
1、結膜炎:
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的結膜炎癥會刺激淚腺分泌增多,表現(xiàn)為眼角持續(xù)性流淚、分泌物增加。輕度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療,病毒性結膜炎需配合抗病毒藥物。伴隨癥狀包括結膜充血、異物感。
2、干眼癥:
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fā)過快時,眼睛通過反射性流淚代償,常見于長期用眼過度人群。人工淚液如玻璃酸鈉滴眼液可緩解癥狀,熱敷和眨眼訓練也有幫助。可能伴隨眼部干澀、視物模糊。
3、淚道阻塞:
淚小管或鼻淚管狹窄會導致淚液引流不暢,表現(xiàn)為無刺激狀態(tài)下單側溢淚。嬰幼兒先天性阻塞多可自愈,成人需通過淚道沖洗或探通術治療。長期阻塞可能引發(fā)淚囊炎。
4、過敏性結膜炎:
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刺激結膜時,除流淚外還會出現(xiàn)眼癢、紅腫。奧洛他定滴眼液等抗組胺藥物能有效控制癥狀,需同時避免接觸過敏原。季節(jié)性發(fā)作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
5、倒睫:
睫毛向內生長摩擦角膜,引發(fā)保護性流淚和刺痛感。少量倒睫可用鑷子拔除,反復發(fā)作需電解毛囊或手術矯正。可能伴隨角膜上皮點狀脫落。
日常建議保持眼部清潔,避免揉眼;室內使用加濕器維持40%-60%濕度;增加深海魚類、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每用眼1小時遠眺5分鐘。若流淚持續(xù)2周以上、伴隨視力下降或膿性分泌物,需及時眼科就診排除角膜炎等嚴重病變。風沙天氣佩戴護目鏡可減少外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