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是中醫(yī)對感冒的一種分型,指外感風熱邪氣引起的以發(fā)熱重、惡風、咽痛、流黃涕等為特征的感冒類型。風熱感冒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風熱、體內積熱、氣候異常、正氣不足、情志失調等因素。治療需疏風清熱,常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劑。
1、外感風熱
風熱感冒多因氣候驟變時感受風熱之邪所致。風熱邪氣從口鼻或皮毛侵入人體,導致肺衛(wèi)失宣,出現發(fā)熱惡風、頭痛咽痛等癥狀。此時需保持環(huán)境通風,避免二次受邪,可用金銀花、薄荷等辛涼解表藥物泡水代茶飲。
2、體內積熱
長期飲食辛辣或情志不暢可能導致體內郁熱,形成易感體質。這類患者感冒時往往熱象明顯,伴有口渴喜飲、大便干結等表現。日常應多食梨子、蓮藕等清熱生津之品,發(fā)病時可配合使用板藍根顆粒等中成藥。
3、氣候異常
春夏之交或暖冬時節(jié),反常的溫熱氣候易滋生風熱病邪。特殊氣象條件下,人體腠理開泄,衛(wèi)外功能減弱,更易受邪。這類情況需提前做好防護,在季節(jié)交替時適當服用菊花、桑葉等藥食同源之物預防。
4、正氣不足
過度勞累或久病體虛者衛(wèi)氣不固,難以抵御外邪侵襲。這類患者感冒后往往病情纏綿,容易反復。平時可通過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tǒng)功法增強體質,感冒時可配伍黃芪、太子參等益氣藥物。
5、情志失調
長期情緒緊張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可能導致氣機郁滯,郁而化熱。這類風熱感冒常伴有煩躁失眠、胸脅脹悶等癥。除藥物治療外,需配合情志調節(jié),可嘗試茉莉花、合歡皮等疏肝解郁之品。
風熱感冒期間應保持充足休息,飲食宜清淡,多飲溫水,可適量食用雪梨、荸薺等涼性水果。避免辛辣油膩食物,室內保持空氣流通但需防止直接吹風。若出現高熱不退、咳嗽加重等情況應及時就醫(yī),不宜自行長期服用清熱藥物以免損傷脾胃。平時可通過規(guī)律作息、適度運動等方式增強體質,季節(jié)交替時注意及時增減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