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痔瘡患者可通過藥物坐浴、飲食調整、肛門鍛煉、微創(chuàng)手術、傳統(tǒng)結扎術等方式治療。痔瘡通常由久坐久站、妊娠壓迫、便秘腹瀉、靜脈曲張、肛墊下移等原因引起。
1、藥物坐浴:高錳酸鉀溶液或中藥熏洗可緩解炎癥水腫,配合地奧司明、馬應龍痔瘡膏等藥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孕期患者需避免含麝香成分藥物。
2、飲食調整:每日攝入25克膳食纖維,食用火龍果、燕麥等促進腸道蠕動。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日1500毫升飲水量預防大便干燥。
3、肛門鍛煉: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力量,每日3組縮肛練習改善靜脈回流。提肛運動配合腹式呼吸可降低肛管靜息壓。
4、微創(chuàng)手術: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適用于Ⅲ度內痔,RPH套扎術對出血型痔瘡效果顯著。術前需完成腸鏡排除其他病變。
5、傳統(tǒng)結扎術:外剝內扎術處理混合痔時需評估疤痕體質,術后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橡皮圈結扎可能引起繼發(fā)性出血。
婚育計劃應納入治療考量,妊娠期痔瘡加重風險達85%。備孕前完成RBL等門診手術可降低孕中期急診處理概率,產后6周是手術黃金期。日常堅持溫水坐浴與提肛訓練,騎行運動需控制單次時長不超過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