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穿孔手術可能存在后遺癥,常見問題包括切口感染、腸粘連、腹腔膿腫、慢性疼痛及切口疝。
1、切口感染:
術后切口感染是常見并發(fā)癥,表現為紅腫、滲液或發(fā)熱。細菌通過手術創(chuàng)面侵入導致局部炎癥反應。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換藥可降低風險,嚴重時需抗生素治療如頭孢曲松、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2、腸粘連:
腹腔內炎癥反應可能引發(fā)腸管與腹壁或其他器官粘連。輕度粘連可能無癥狀,嚴重者可導致腸梗阻,表現為腹脹、嘔吐。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粘連風險更低,術后早期活動有助于預防。
3、腹腔膿腫:
穿孔后腹腔內膿液未徹底清除可能形成局限性膿腫?;颊呖赡艹霈F持續(xù)發(fā)熱、腹痛,需通過超聲或CT確診。治療包括經皮引流或手術清創(chuàng),聯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環(huán)丙沙星等廣譜抗生素。
4、慢性疼痛:
約10%-15%患者術后出現長期右下腹隱痛,可能與神經損傷、局部瘢痕形成有關。熱敷、低頻電刺激可緩解癥狀,頑固性疼痛需排除殘余感染或粘連因素。
5、切口疝:
腹壁肌肉層愈合不良導致內臟膨出,常見于切口感染或營養(yǎng)不良患者。小疝氣可通過腹帶壓迫,缺損較大需行疝修補術,如開放腹膜前修補或腹腔鏡IPOM手術。
術后恢復期需注意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促進傷口愈合,避免劇烈運動三個月以防切口裂開。每日補充維生素C和鋅,適量散步預防腸粘連。出現持續(xù)發(fā)熱、嘔吐或切口滲液需及時復查,術后1個月、3個月建議隨訪腹部超聲。長期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女性患者妊娠前應評估腹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