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損傷、激素變化、膀胱過度活動、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可通過凱格爾運動、電刺激治療、膀胱訓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妊娠期子宮增重及分娩時胎兒通過產道,會導致盆底肌肉群拉伸變薄。盆底肌像吊床一樣承托膀胱和尿道,其松弛會降低控尿能力。每天進行3組凱格爾運動,每組收縮10秒放松10秒重復15次,持續(xù)6-8周可提升肌力。
2、分娩損傷:
陰道分娩可能造成會陰撕裂或產鉗助產損傷神經。這與胎兒體重超過4kg或第二產程延長有關,通常表現為咳嗽漏尿、尿急癥狀。產后42天復查時可進行盆底肌電評估,中重度損傷需結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
3、激素水平變化:
孕期雌激素升高使結締組織彈性增加,產后激素驟降導致尿道黏膜萎縮。哺乳期持續(xù)低雌激素狀態(tài)會減弱尿道閉合壓力。攝入亞麻籽、豆?jié){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配合陰道局部涂抹雌三醇軟膏可改善癥狀。
4、膀胱敏感度異常:
產后膀胱逼尿肌可能因神經調節(jié)紊亂出現過度活動,這與精神壓力、尿路感染有關。表現為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可口服索利那新、托特羅定或米拉貝隆等藥物調節(jié)膀胱功能。
5、腹壓持續(xù)增高:
慢性便秘、長期咳嗽或重體力勞動會增加腹壓。這類情況需先治療原發(fā)病,如用乳果糖緩解便秘,霧化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嚴重壓力性尿失禁可考慮尿道中段懸吊術或膀胱頸懸吊術。
建議每日飲水控制在1.5-2升,分次少量飲用避免膀胱過度充盈。避免咖啡因及碳酸飲料刺激膀胱,練習延遲排尿從10分鐘逐步延長至2小時。每周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使用陰道啞鈴輔助訓練時從20g開始循序漸進。產后6個月內是盆底康復黃金期,若癥狀持續(xù)需進行尿動力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