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膿腫的治療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個體情況選擇綜合方案,通常以抗生素聯合引流為核心。
1、抗生素治療:
腹腔膿腫多由細菌感染引起,需使用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臨床常用藥物包括頭孢類、喹諾酮類及甲硝唑等,具體選擇需依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體溫、血象等指標,評估療效。對于免疫力低下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療程可能需適當延長。
2、影像引導下穿刺引流:
體積較大的膿腫需在超聲或CT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放置引流管持續(xù)排出膿液。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適用于單發(fā)且位置表淺的膿腫。引流期間需定期沖洗膿腔,觀察引流液性狀和量,待膿腔縮小至2厘米以下可拔管。若引流效果不佳或膿腔分隔復雜,需考慮手術干預。
3、手術治療:
對于多發(fā)膿腫、合并腸瘺或穿刺失敗者,需行開腹或腹腔鏡手術。手術方式包括膿腫清除術、腸段切除術等,術中需徹底沖洗腹腔。術后放置多根引流管,必要時行腹腔開放療法。嚴重感染可能需分期手術,先控制感染再處理原發(fā)病灶。
治療期間需加強營養(yǎng)支持,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普食?;謴推诳蛇M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避免腹壓增大的動作。每日監(jiān)測體溫變化,保持引流管周圍皮膚清潔干燥。若出現持續(xù)發(fā)熱、引流液異常增多或腹痛加劇,需及時復診。術后3個月內定期復查超聲或CT,評估膿腔閉合情況,預防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