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喝酒可能增加肝癌風險,主要與酒精代謝產物損傷肝細胞、誘發(fā)脂肪肝及肝硬化有關。肝癌風險可通過控制飲酒量、補充護肝營養(yǎng)素、定期體檢、治療基礎肝病、接種肝炎疫苗等方式降低。
1、酒精代謝損傷:乙醇在肝臟分解為乙醛,直接毒害肝細胞并誘發(fā)氧化應激。長期飲酒者需每日補充水飛薊素、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適量食用藍莓、西蘭花等富含多酚的食物。
2、脂肪肝進展:酒精抑制脂肪酸氧化,導致肝內脂肪沉積率達75%。建議戒酒期間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配合低脂高蛋白飲食。
3、肝硬化轉化:每年約6%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發(fā)展為肝癌。肝硬化患者需每6個月進行超聲聯(lián)合AFP檢測,確診后可采用射頻消融或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4、肝炎協(xié)同作用:乙肝病毒攜帶者飲酒會使肝癌風險提升50倍。合并肝炎患者應嚴格禁酒,按時服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
5、基因變異累積:酒精代謝酶基因缺陷者更易出現(xiàn)DNA損傷,這類人群應進行基因檢測,避免每日酒精攝入超過20克。
長期飲酒人群需建立包含優(yōu)質蛋白、B族維生素的護肝飲食結構,推薦每日攝入30克堅果及200克深色蔬菜。保持每周3次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肝臟代謝功能,肝功能異常者應及時進行FibroScan檢測評估纖維化程度。戒酒12個月后肝臟炎癥指標可顯著改善,但已形成的肝硬化病變不可逆,需終身隨訪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