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竇炎可通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等藥物治療。篩竇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過敏反應、鼻腔結構異常、免疫力下降、環(huán)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是篩竇炎常見病因,克拉霉素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發(fā)揮作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可對抗β-內酰胺酶陽性菌株,頭孢克肟適用于對青霉素過敏患者。用藥需完成全程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
2、抗炎藥物:
布地奈德鼻噴霧劑能減輕黏膜水腫,氟替卡松噴霧劑可抑制炎癥介質釋放。這類局部激素藥物需規(guī)律使用2-4周,用藥后需清水漱口預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3、黏液促排劑:
標準桃金娘油膠囊可調節(jié)黏液分泌,桉檸蒎腸溶軟膠囊能促進纖毛擺動。配合鼻腔沖洗可增強效果,每日2次生理鹽水沖洗能清除炎性分泌物。
4、對癥處理:
篩竇炎可能與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前額鈍痛、嗅覺減退等癥狀。偽麻黃堿可短期緩解鼻塞,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度頭痛。
5、免疫調節(jié):
細菌溶解產物膠囊可增強黏膜免疫力,匹多莫德口服液調節(jié)Th1/Th2平衡。治療期間需保證維生素C和鋅元素攝入,每日飲用1.5升溫水保持黏膜濕潤。
飲食選擇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和菠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充血。每天30分鐘快走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環(huán),睡眠時抬高床頭15度減少分泌物倒流。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或視力改變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診,必要時考慮鼻內鏡手術或球囊擴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