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可能由腹壁肌肉薄弱、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腹內壓增高、營養(yǎng)不良、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
1、腹壁薄弱:
腹壁肌肉組織先天性發(fā)育不良或年齡增長導致肌力減退,局部支撐力下降時易形成疝。術后避免提重物,可通過佩戴腹帶增強腹壁穩(wěn)定性,必要時進行核心肌群訓練。
2、切口愈合差:
造口手術中腹壁肌肉層縫合不嚴密或術后感染影響愈合,形成缺損區(qū)。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感染時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等局部抗菌藥物,嚴重者需手術修補。
3、腹壓升高:
長期便秘、排尿困難或搬運重物導致腹內壓持續(xù)增高,迫使腸管從薄弱處膨出。建議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必要時使用乳果糖等緩瀉劑,同時避免屏氣用力動作。
4、營養(yǎng)缺乏:
蛋白質攝入不足或維生素C缺乏影響膠原蛋白合成,延遲組織修復進程。需保證每日60g以上優(yōu)質蛋白攝入,多進食魚類、雞蛋及乳制品,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
5、慢性咳嗽:
慢性支氣管炎或吸煙者長期咳嗽導致腹壓反復沖擊造口區(qū)域。應積極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戒煙并使用右美沙芬等鎮(zhèn)咳藥物,咳嗽時用手按壓造口部位減壓。
日常需維持BMI在18.5-24之間,避免劇烈運動但可進行游泳、快走等低沖擊鍛煉。術后6個月內每餐控制在七分飽,采用少食多餐模式。觀察造口周圍皮膚是否出現(xiàn)紅腫、膨出物不可回納等情況,及時就醫(yī)排查嵌頓疝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