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蟲屬于螨蟲的一種,學名為疥螨,是引發(fā)疥瘡的病原體。疥螨主要通過皮膚接觸傳播,其寄生行為會導致劇烈瘙癢和皮膚損傷。
1、分類學關系:
疥螨在生物學分類上隸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螨亞綱真螨目疥螨科,與塵螨、蠕形螨等同屬螨類。疥螨體型微小,成蟲約0.3-0.5毫米,具有八足螨蟲的典型特征。其口器特化為刺吸式結構,適應在皮膚角質層內掘隧道的寄生生活。
2、寄生特性:
疥螨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人類疥螨主要寄生于人體皮膚。雌蟲在表皮角質層內挖掘隧道產卵,以角質組織和淋巴液為食。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會引發(fā)Ⅳ型超敏反應,導致特征性的夜間劇癢和丘疹水皰。疥螨離開宿主后存活時間通常不超過72小時。
3、致病機制:
疥螨通過機械性刺激和免疫反應雙重作用致病。蟲體運動直接損傷皮膚屏障,其唾液抗原可激活Th2免疫通路。典型表現為指縫、腕部等皮膚薄嫩處出現灰白色隧道樣皮損,伴發(fā)紅色丘疹和結節(jié)。繼發(fā)細菌感染可能導致膿皰瘡等并發(fā)癥。
4、診斷特征:
疥瘡具有接觸傳染性和家庭聚集性特點。皮膚鏡檢發(fā)現疥螨、蟲卵或糞便顆粒可確診。特征性皮損分布模式如男性外陰部結節(jié)和夜間瘙癢加重是重要臨床線索。需與濕疹、虱病等瘙癢性皮膚病鑒別。
5、防治要點:
治療需同步殺滅成蟲和蟲卵,常用藥物包括硫磺軟膏、苯甲酸芐酯洗劑等。密切接觸者需同時治療,衣物寢具應高溫消毒。預防重點在于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感染者,集體生活場所需加強環(huán)境處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有助于減少疥螨寄生風險。日常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寢具等個人物品,接觸可疑污染物后及時洗手。家庭成員確診后,所有同住者均應接受預防性治療。治療期間需堅持用藥療程,瘙癢癥狀消失后仍需觀察2周以確認蟲體完全清除。合并細菌感染時需配合抗生素治療,嚴重者可短期使用抗組胺藥緩解瘙癢。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現結痂型疥瘡,需強化治療并監(jiān)測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