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毛癬菌具有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接觸、間接接觸、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等途徑傳播。
1、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感染者皮膚或皮損部位是主要傳播方式,如握手、擁抱等皮膚接觸行為。間接接觸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拖鞋等物品也可能導致感染,真菌在潮濕環(huán)境中可存活較長時間。
2、皮膚破損:
皮膚存在微小裂口或創(chuàng)傷時更易感染,真菌通過破損屏障侵入角質層。足部多汗者、長期穿不透氣鞋襪者風險較高,潮濕環(huán)境利于真菌繁殖。
3、免疫因素: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易感性增強。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人群感染風險升高,真菌更易在皮膚定植繁殖。
4、環(huán)境傳播:
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潮濕場所是常見傳播源。赤腳行走在污染地面可能導致足部感染,真菌孢子可在環(huán)境中存活數(shù)周。
5、動物傳染:
寵物如貓狗可能攜帶紅色毛癬菌,親密接觸時傳染給人。農(nóng)場動物也是潛在傳染源,接觸后未及時清潔可能引發(fā)皮膚病變。
預防紅色毛癬菌感染需保持皮膚干燥清潔,避免共用個人物品,公共場所穿防護拖鞋。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定期消毒鞋襪。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免疫低下者應加強防護。出現(xiàn)環(huán)狀紅斑、脫屑等典型癥狀時,及時使用特比萘芬、酮康唑、克霉唑等抗真菌藥物處理,嚴重者需就醫(yī)進行真菌培養(yǎng)確診。日常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有助于維持皮膚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