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局部注射藥物和輔助性藥物三類,常用藥物有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曲安奈德等。
1、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緩解疼痛和炎癥。布洛芬可減輕足跟部腫脹,雙氯芬酸鈉對晨起第一步疼痛效果顯著,塞來昔布適用于胃腸道敏感患者。這類藥物需短期使用,長期服用可能引發(fā)消化道不適。
2、糖皮質(zhì)激素注射:
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或倍他米松能快速消炎鎮(zhèn)痛,適用于頑固性疼痛。注射治療需嚴格無菌操作,每年不超過3-4次,多次注射可能造成足底脂肪墊萎縮。注射后需配合休息,避免立即承重活動。
3、肌肉松弛劑:
鹽酸乙哌立松可緩解足底筋膜周圍肌肉痙攣,尤其適用于合并小腿三頭肌緊張的患者。該藥物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建議夜間服用,用藥期間避免駕駛或精密操作。
4、局部外用藥:
雙氯芬酸二乙胺凝膠可直接涂抹于疼痛部位,配合按摩可增強吸收。辣椒堿貼片通過消耗P物質(zhì)減輕疼痛,適用于對口服藥不耐受者。外用藥物需避開破損皮膚,使用后需徹底洗手。
5、輔助治療藥物:
維生素B族可改善神經(jīng)代謝,氨基葡萄糖可能促進筋膜修復(fù)。這類藥物起效較慢,需連續(xù)服用2-3個月,更適合作為基礎(chǔ)治療的補充,不能替代主要鎮(zhèn)痛藥物。
足底筋膜炎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建議選擇足弓支撐良好的運動鞋,避免赤足行走。每日進行跟腱牽拉和足底筋膜按摩,用冷凍礦泉水瓶滾壓足底可緩解炎癥。體重超標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減少足部負荷。急性期應(yīng)暫停跑跳運動,改為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鍛煉。夜間使用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位,持續(xù)3-6個月可顯著改善復(fù)發(fā)率。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需考慮體外沖擊波等物理治療或手術(shù)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