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自行愈合,但愈合效果與年齡、骨折類型及護理措施密切相關。
一、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老年人骨骼再生能力較弱,骨質疏松是常見基礎疾病。骨折愈合速度受三方面影響:骨折部位血供是否充足,如股骨頸骨折因血運差愈合較慢;骨折端是否穩(wěn)定,錯位明顯的骨折需復位固定;全身營養(yǎng)狀況,蛋白質和鈣攝入不足會延緩愈合。合并糖尿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慢性病也會抑制骨痂形成。
二、不同骨折類型的處理原則:
無移位裂縫骨折通過石膏或支具固定4-8周可自愈。粉碎性骨折或關節(jié)內骨折需手術內固定,避免畸形愈合。脊柱壓縮性骨折需臥床配合抗骨質疏松治療,椎體成形術可快速止痛。髖部骨折患者若身體條件允許,建議48小時內手術以減少臥床并發(fā)癥。
三、促進愈合的干預措施:
每日補充800-1200mg鈣劑和800IU維生素D,適量攝入膠原蛋白。骨折初期可進行肌肉等長收縮訓練,穩(wěn)定后逐步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紅外線理療和低頻脈沖電磁場能刺激成骨細胞活性。需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痂生長情況,避免過早負重導致固定物松動。
老年人骨折后需保持每日30分鐘日照,食用牛奶、豆腐、深綠色蔬菜等富鈣食物。進行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時需有家屬保護,使用助行器預防跌倒。臥室應安裝夜燈、浴室鋪設防滑墊,每半年檢測骨密度。疼痛持續(xù)加重或患肢腫脹發(fā)紫需及時就醫(yī)排除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