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腫脹可通過休息制動、冷敷熱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腳踝扭傷通常由韌帶拉傷、關節(jié)錯位、骨折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用彈性繃帶或護踝固定關節(jié),避免負重行走。抬高患肢至心臟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促進靜脈回流。制動時間根據(jù)損傷程度決定,輕度扭傷需3-5天,嚴重者需2-3周。
2、冷敷熱敷
損傷后48小時內(nèi)每2-3小時冰敷15分鐘,防止血管擴張加重腫脹。48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配合紅花油等外用藥物按摩。注意避免凍傷或燙傷皮膚,糖尿病患者慎用溫度刺激。
3、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腫脹可短期口服七葉皂苷鈉片改善微循環(huán)。外用藥可選擇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或云南白藥氣霧劑,禁止用于破損皮膚。
4、物理治療
急性期過后可進行超聲波、紅外線等理療,促進組織修復??祻碗A段采用踝泵運動、彈力帶訓練增強肌肉力量。平衡墊訓練能改善本體感覺,降低再次扭傷概率,每周訓練3-5次為宜。
5、手術治療
合并韌帶完全斷裂或關節(jié)不穩(wěn)時需手術修復,常見方式有Brostr?m韌帶修補術、肌腱轉(zhuǎn)位術。術后需石膏固定4-6周,逐步進行康復訓練。開放性骨折需緊急清創(chuàng)內(nèi)固定,預防感染。
恢復期應避免劇烈運動,選擇平底鞋提供支撐,肥胖者需控制體重減輕關節(jié)負荷。適量補充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C促進結締組織修復,可食用牛奶、雞蛋、獼猴桃等食物。若腫脹持續(xù)超過2周或出現(xiàn)皮膚青紫、劇烈疼痛需及時復查,排除隱匿性骨折可能。日常行走注意避開不平路面,運動前充分做好踝關節(jié)熱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