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可通過藥物治療、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等方式治療。肝衰竭通常由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針對不同病因采用特異性藥物,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選用潑尼松、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藥物性肝損傷需立即停用肝毒性藥物并配合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2、人工肝支持:
通過血漿置換、血液灌流等技術暫時替代肝臟功能,適用于急性肝衰竭患者。該系統(tǒng)能清除膽紅素、內毒素等有害物質,為肝細胞再生或肝移植爭取時間,臨床常用MARS人工肝、Prometheus系統(tǒng)等模式。
3、肝移植手術:
終末期肝病最有效治療手段,包括尸體肝移植和活體肝移植兩種方式。手術適應證包括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至50秒以上、肝性腦病Ⅲ期以上等,術后需長期服用他克莫司、環(huán)孢素等抗排斥藥物。
4、并發(fā)癥管理:
肝性腦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并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調節(jié)腸道菌群;腹水患者需聯(lián)合螺內酯、呋塞米利尿;肝腎綜合征患者可能需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同時密切監(jiān)測電解質平衡。
5、病因控制:
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須終身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需控制體重和血糖;威爾遜氏病患者需堅持青霉胺排銅治療。通過超聲彈性成像、FibroScan等定期評估肝纖維化程度,早期干預可改善預后。
肝衰竭患者日常需保證每日35-40kcal/kg熱量攝入,優(yōu)先選擇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支鏈氨基酸??祻推诳蛇M行八段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且不超過30分鐘。嚴格避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注意觀察皮膚黃染、意識狀態(tài)等變化,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甲胎蛋白。終末期患者建議加入肝移植等待名單,部分急性肝衰竭經(jīng)積極治療可實現(xiàn)肝功能完全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