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長小疙瘩伴瘙癢可通過抗真菌藥物、止癢藥膏、保持干燥、穿透氣鞋襪、避免抓撓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足癬、濕疹、接觸性皮炎、汗皰疹、蚊蟲叮咬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藥物:
腳部小疙瘩伴瘙癢常見于足癬俗稱腳氣,需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臨床常用鹽酸特比萘芬乳膏、聯(lián)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外用藥物,能有效抑制皮膚癬菌生長。真菌感染具有傳染性,治療期間需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
2、止癢藥膏:
濕疹或過敏性皮炎引起的瘙癢可選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或非激素類藥膏如爐甘石洗劑。嚴重瘙癢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皮膚破損處禁用刺激性藥膏。
3、保持干燥:
潮濕環(huán)境易加重真菌繁殖和皮膚炎癥。建議洗腳后徹底擦干趾縫,可使用吹風機低溫檔輔助干燥。日??扇霾歼_克寧散等抗真菌粉劑,運動后及時更換吸汗棉襪。避免長時間穿橡膠雨靴等密閉鞋具。
4、穿透氣鞋襪:
選擇真皮或網面透氣鞋款,優(yōu)先穿著含棉量≥60%的淺色襪子。每日更換清洗襪子并用沸水燙洗,陽光下暴曬殺菌。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建議選擇抗菌銀離子襪,減少繼發(fā)感染風險。
5、避免抓撓:
反復搔抓會導致疙瘩破潰感染,形成膿皰或淋巴管炎。瘙癢劇烈時可輕拍或冷敷患處,夜間可戴棉質手套防止無意識抓撓。合并細菌感染時需加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外用藥。
日常建議用白醋或高錳酸鉀溶液泡腳輔助殺菌,水溫不超過40℃。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B族的粗糧和綠葉蔬菜。若癥狀持續(xù)2周未緩解、出現(xiàn)滲液或發(fā)熱,需及時就診排查疥瘡、掌跖膿皰病等特殊皮膚病。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足部皮損應優(yōu)先就醫(yī),防止發(fā)展為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