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偏頭痛多與肝陽上亢(肝陽偏旺,引起頭暈、目眩、頭痛等癥狀)、氣血不足、痰濕瘀阻等有關,可采用口服中成藥或針灸的方法治療。
1.口服中成藥
(1)天麻頭痛片:由天麻、白芷、川芎、荊芥等藥物組成,具有養(yǎng)血祛風,散寒止痛(通過祛除體內寒邪來緩解疼痛)的功效,能用于治療風寒頭痛,血虛頭痛,血瘀頭痛,緩解偏頭痛癥狀。
(2)復方羊角顆粒:由羊角、川芎、白芷等組成,具有平肝、鎮(zhèn)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偏頭痛,血管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等。
以上兩種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禁忌均尚不明確。
2.針灸:中醫(yī)經絡學說認為,偏頭痛指的是少陽頭痛,在針灸時,通常會選取外關、俠溪、風池等少陽經上的穴位進行治療。
外關為手少陽經的絡穴,在腕部背橫紋上2寸,尺、橈兩骨間處,少陽經循行過頭側部,故可用于治療偏頭痛。
俠溪為足少陽膽經五輸穴的滎穴,位于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手心與手背、足心與足背交界的位置)處,具有平肝熄風(調節(jié)肝的功能來祛除內風)的功效,通過針刺可治療因肝陽上亢(肝陽偏旺,引起頭暈、目眩、頭痛等癥狀)所致的偏頭痛。
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位于項后枕骨下兩側,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具有平肝熄風(調節(jié)肝的功能來祛除內風)、醒腦開竅(恢復精神清爽狀態(tài))、通經活絡的功效,緩解偏頭痛癥狀。
中成藥需要由中醫(yī)辨證后服用,針灸應在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進行操作,不可盲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