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瀉可通過蒙脫石散、洛哌丁胺、口服補液鹽等方式治療,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食物不耐受、腸道菌群紊亂、藥物副作用、腸易激綜合征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腹瀉:細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見誘因,可能與進食不潔食物、水源污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水樣便、腹痛、發(fā)熱等癥狀。輕癥可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細菌感染需用諾氟沙星,病毒感染以對癥為主。
2、食物不耐受:乳糖或果糖吸收不良導致滲透性腹瀉,需停用相關食物。乳糖不耐受可補充乳糖酶,果糖吸收不良需限制蘋果汁等含果糖飲料,短期服用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
3、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飲食失衡破壞腸道微生態(tài),表現(xiàn)為腹瀉與腹脹交替。建議補充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日常增加酸奶、泡菜等發(fā)酵食品攝入。
4、藥物相關性:抗生素、降糖藥等可能引發(fā)腹瀉,需評估藥物必要性。輕癥用蒙脫石散吸附毒素,嚴重者需調整用藥方案,避免擅自停藥。
5、功能性腸?。耗c易激綜合征腹瀉型與精神壓力相關,洛哌丁胺可減緩腸蠕動,配合低FODMAP飲食減少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攝入。
急性水瀉期間需選擇低渣飲食如米湯、饅頭,避免高脂高纖維食物加重腸道負擔。癥狀超過48小時或出現(xiàn)血便、持續(xù)高熱需及時就醫(yī),兒童及老年人應注意預防電解質紊亂,運動后及時補充含鈉鉀飲品。